TOP
理论学习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
发布时间:2013-01-09 作者: 浏览次数:123

   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实践总结、经验提炼、认识凝结,都是一次影响深广的目标明晰、未来布局、前景展望。因此,人们对大会特别是大会的报告实现了怎样的理论创新、具有什么样的思维品质、具有哪些方面的思想贡献,尤为关注,倍加瞩目。这既必然,也更必须。十八大报告怎样呢?

  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一是指导思想层面,二是治国理政层面,三是政党建设层面。
  首先,在指导思想层面,报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地位,重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指南”作用的同时,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出了进一步阐述,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不仅如此,报告还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就把“求真务实”纳入到了党的思想路线之中,由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二是拓宽了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意蕴,由“道路”、“理论体系”延展到“制度”,并分别在“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意义上予以定位,强调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上述两方面新论述、新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标志着我们党又一次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认识更为深刻,理论更为完备,内涵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全面。
  其次,在治国理政层面,报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指向,完整部署了我们党在各方面建设、各工作领域要达到的目标、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措施,全方位地阐明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探索、新思路、新主张。这方面的理论创新,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必须”的基本要求,使之成为各项建设和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并由以构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系列。二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合具体工作推进和当前实际,进一步明确了五项基本任务和制度体制改革的五方面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提供了路径。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形成了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构架,实现了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的创新,确保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不断开拓。四是在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等方面,提出并阐发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认识。如: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视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提出“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发展思路;阐明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概括;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突出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把建设生态文明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任务等等。
  再次,在政党建设层面,十八大报告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出发,在重申“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两大课题”以及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对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方面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把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一同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丰富了党的建设主线的内容;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表明我们党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执政党建设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和纪律要求,统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努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与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紧密相连,同时又体现在一系列工作部署和实践措施之中的,是蕴含于报告文本中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内在的,是贯穿报告全文始终的,是报告思维运行的内在线索和基本遵循。思维品质既是报告的精髓魂魄和价值指向,又是报告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基础。在这方面,十八大报告呈现出一种磅礴大气的风范,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度,呈现出鲜明的品质特征、品格特点。
  第一,人民至上原则。报告通篇洋溢着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仅“人民”二字就使用了145次。报告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视为时代赋予执政党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强调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至上”成为一条根本原则,联结着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等方面的要求,贯穿于报告的始终,备受人们关注。
  第二,科学发展理念。报告展示出明晰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强烈的科学发展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要求“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这样一种崇尚科学发展、追求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价值取向和判断依据的理念和共识,成为报告中的一条红线,指导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之中。
  第三,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不断改革创新;我们要夺取新的伟大胜利,仍然需要并且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报告透现出浓郁的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报告坚持改革方向,倡导创新精神,着力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与困难,力求以改革创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发展。
  第四,责任担当情怀。执政党应当具有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在报告字里行间得到充分体现。报告重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求“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敢地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背景下,执政党必须强化责任,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由此我们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第五,自信坚定意识。自信,坚定,是我们阅读、学习十八大报告时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要求全党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信我们一定能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信我们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强烈的自信坚定意识,源于已有的成就,来自可以预见的未来,底气十足,掷地有声,极富感染力和影响力,极具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六,冷静忧患思维。我们党在自信坚定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冷静思维和忧患意识,“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报告在总结取得的辉煌成就之后,要求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报告要求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透现出我们党向歪风邪气开战的决心和气魄,冷静时不失责任担当,忧患中依然坚定前行。

  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与思维品质,充分表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了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表明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重要地位,印证并折射出十八大报告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文献的思想价值和思想贡献。十八大报告的思想贡献,归结到一个根本点上,就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拓展,有了进一步深化,有了进一步提升。
  从认识拓展角度看,报告在外延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内容、领域作了扩展性思考,在丰富内涵、丰厚体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内容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上加入了“制度”要素等,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拓展。认识上的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在特定条件下循序渐进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的必然。
  从认识深化角度看,报告以此前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成果为前提,进一步深入挖掘、达向内里,发掘和探求现象中的本质、偶然中的必然,以揭示更深层面的内涵内容。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阐述,以提炼概括出的12个词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雏形,就是一种深化性的认识和深入性的思考。认识上的深化,是认识不断发展的需要,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把握会更厚重、更深刻。
  从认识提升角度看,报告力求在总结经验、阐述理论时升华思想、提升水平,力求站得更高一些,视界更开阔一些,以期认识上的提炼更有高度、理论上的概括更有厚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更具统摄力量。如在进一步揭示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与作用基础上,明确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认识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认识上的提升,立足于观点积累和实践检验,赋予认识成果以充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之所以立足于拓展、深化、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角度上,去把握和评判十八大报告的思想价值和思想贡献,是因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就带领全国人民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从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之自觉奋斗的实践主题和认识主题,此后历次党代会报告也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历次党代会报告的题目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未曾间断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断积累着的,我们现在依然处在实践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之中。我们看待并评价十八大报告的思想价值和思想贡献,不能孤立、静止和形而上学,而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也就是要从历史进程中理解其意义,在因果联结中考察其价值,在一脉相承中思考其作用,在未来展望中把握其影响。惟其如此,我们的认识才是客观、准确的。正如马克思曾强调的,我们只能在历史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同样,我们也只能在历史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去看待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此种认识达到的程度。

  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思维品质与思想贡献,是紧密相联的,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十八大报告,需要在把握文本内容、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上下功夫,需要在把握理论创新、思维品质与思想贡献上下功夫。把握了理论创新,就把握了其立场、观点;把握了思维品质,就把握了其精髓、风范;把握了思想贡献,就把握了其价值、意义。惟其如此,我们对报告的学习、理解才会深入系统,才能入脑入心。
  十八大报告的理论创新、思维品质与思想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跃上了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形成为一个完善成熟、完备细致、庞大丰富的思想体系和观念集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由过去走向未来,由改革开放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正遵循着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作者系十八大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来自:大众日报)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