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院党字〔2015〕23号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根据中办发〔2014〕59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中共潍坊学院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社会环境复杂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多变,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宣传思想工作,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使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利组织者,广大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青年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学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三、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措施
1.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协调、教务处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牵头,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科学规划,用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注重贴近改革开放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拟组建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确保重点建设地位。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抓好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学习理论研讨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支持西部计划等多种方式,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对全体教师特别是新聘用教师、青年教师、留学回国人员加强培训。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积极推动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参加校外挂职,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扎实落实《潍坊学院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和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等。
4.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充分挖掘资源,积极拓宽渠道,不断壮大学校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学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办好学校大学生在线和共青团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栏目,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健康向上的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和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5.加强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
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学习效果,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把党委中心组打造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班”,进一步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潍院党字〔2015〕5号),加强各党总支(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加大指导协调和监督考核力度,促进学校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6.着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积极参与高校校园网站联盟活动,加强学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对学报、校报、电视台、广播台、宣传栏的监督,不断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化学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规定和校内出版物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校园网站管理和网络信息发布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完善大学生社团年度检查制度,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7.大力弘扬潍院精神,全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把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潍院精神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不断强化以潍院精神为核心、具有潍院特质、体现时代特征的潍院文化,全力开创新常态下学校发展新境界。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性,充分发挥文化塑人、文化育人、文化聚人的作用,积极传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人文内涵和文化生活,努力建设既有深厚底蕴又充满开放活力的科学民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大学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8.努力打造“三严三实”高素质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按照“三严三实”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配齐建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重点配足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统筹推进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有关业务培训,组织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优秀成果评选,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大力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理论研讨。加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强化激励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四、切实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要强化党委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亲自研究部署,及时加强指导,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教学院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宣传部要担负牵头抓总的职责,切实做好思想理论建设、新闻宣传以及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等各项工作。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党总支(支部)要合力构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将其列入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切实抓好抓实。
中共潍坊学院委员会
2015年7月14日
主送:各党总支(支部)
潍坊学院办公室 2015年7月14日印